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路线图
元描述: 深入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后深化改革的路线图,重点阐述经济体制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并结合专家观点分析改革方向和未来趋势,为读者提供清晰、全面的信息。
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改革”这个老话题,提出了全新的解答,那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而这并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召开,更是吹响了改革落地见效的冲锋号,向外界传递出“抓落实、见实效”的强烈信号。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呼唤,是破除发展瓶颈、激发发展活力的关键。那么,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究竟是什么?哪些领域将成为未来改革的重点?改革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深入探讨二十届三中全会后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和未来趋势,为您揭开“深化改革”的面纱,展现改革背后的逻辑和力量。
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发展,激发活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列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体现了改革的战略性和全局性。
如何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指出,要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抓重点来带全盘。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可以有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郑栅洁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精准发力,使市场“无形之手”充分施展,政府“有形之手”有为善为。
在实践中,要做到三个“进一步”:
- 进一步增强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这意味着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 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这要求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协调发展,构建更加高效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
- 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这包括加强产权保护、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抓好强化规划引导、加强政策协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三方面工作,以实现更加有效的宏观调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弱化或取代市场作用,而是弥补市场失灵,主要体现在:
-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 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 保障公平竞争
-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 推动可持续发展
- 促进共同富裕
财税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增进福祉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既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效能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
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从健全预算制度、健全税收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强调,要大力推进财政科学管理,提升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 具体而言,要:
- 收入上加强财政资源统筹。 这意味着要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 支出上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这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对每一项支出都进行重新审核,杜绝预算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管理上更加突出绩效导向。 这意味着要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与财政资金的投入紧密结合,以绩效评估结果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 不折不扣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 这要求党政机关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 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这意味着要将财政资金优先用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保障,确保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
在健全税收制度方面,蓝佛安透露,要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这意味着要根据新业态的发展特点,完善税收制度,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蓝佛安认为,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更好调动两个积极性。 具体措施包括:
- 拓财源: 拓展地方税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地方财政自主权。
- 强激励: 完善地方财政激励机制,鼓励地方政府积极进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 管好债: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
- 优事权: 优化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确保地方政府有权有钱,能够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认为,财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改革首先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大局,然后才是解决财政自身问题。
此次财税改革一大亮点是解决地方财政困难,为此出台多项增收举措。
冯俏彬建议尽快形成一个可执行、有时间表、路线图的财税体制改革方案,对相关改革给予细化和量化,尽早给社会一个稳定预期。
国企改革:优化布局,提升效能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深化国企改革,对于提升国有企业活力、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企改革作出了详细部署,涉及“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等内容。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决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全局,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了我们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节奏和工作的重点。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的重要途径。
张玉卓表示,总的考虑是要着眼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结合“十四五”规划的深入落实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实施,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统筹配置国有资本,有力推动“三个集中”,即:
- 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这意味着国有资本要集中力量发展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保障国民经济命脉。
- 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 这意味着国有资本要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
- 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这意味着国有资本要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三中全会透露一个思路,国企改革主线将凝聚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李锦预计,在2024年后的几年,将形成一个新的国有经济布局为主线的国企改革潮流,这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将起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决定》提出“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这是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
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做了不少探索,出台了针对19个行业的考核实施方案,在2024年度对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中,个性化指标占比达到77%。
张玉卓表示,接下来,将根据中央企业整体上承担使命多维、产业分布多样、业务板块多元等情况,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加快实现“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引导企业各展所长,争当不同赛道的“尖子生”,实现质量更高、功能更优的发展。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认为,分类考核评价是基本要求和改革方向,战略使命考核和增加值核算是两种考核方式。
刘兴国建议,对公益类国有企业来说,应更加突出对其履行战略使命情况的考核;对竞争类国有企业来说,则应更加突出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考核,也就是要更加注重对增加值的核算。
常见问题解答
- 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破除发展瓶颈,激发发展活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 深化改革的关键点是什么?
深化改革的关键点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
- 深化改革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深化改革将带来更加公平、更加高效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人民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 深化改革面临哪些挑战?
深化改革面临着利益调整、体制机制障碍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推进,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 如何参与深化改革?
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参与深化改革,从自身做起,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积极建言献策,为深化改革贡献力量。
- 深化改革的未来展望如何?
深化改革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结论
二十届三中全会后,深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改革的步伐更加坚定,改革的力度更加强大,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经济体制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将成为未来改革的重点领域,这些领域的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我们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积极参与深化改革,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