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改革

元描述: 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政府投资体制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改革举措,解读相关政策背后的经济逻辑,为读者提供读得懂的经济“常识课”。

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该决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本文将聚焦该决定中提到的“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热点经济话题,结合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的观点,以助读者深入学习和领会《决定》提到的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是关键

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引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无疑是新时代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它该如何发挥作用?

新质生产力是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力量。它并非简单地指生产力的数量增加,而是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质的飞跃。

近年来,我国在新型工业化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一些领域正在由跟跑变为并跑甚至领跑,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成为我国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智能制造: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坚持智能制造这一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推进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占全球产业体系智能化制高点,是当下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数智技术不仅包括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技术,而且包括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关的一系列智能技术。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推动各类生产要素有机组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潜在增长率,破解供求结构不匹配的问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完善政府投资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投资效率

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关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这表明政府投资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政府投资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市场竞争约束、投资效率不高等等。因此,完善政府投资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投资效率至关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和副研究员杨耀武认为,政府投资要满足最大化投资的乘数效应和最小化投资的挤出效应要求,能够带动更多的民间投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投资的社会综合价值,包括经济增长目标、社会公平目标、生态价值目标、空间布局优化目标等各方面。政府投资要根据社会成本和社会价值来评判投资效率,找准公共投资领域中的短板和经济升级的关键领域,精准投资,防止杠杆率和金融风险过度上升,避免出现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库存增加、成本高企等问题。

完善市场机制:释放民间投资活力

除了完善政府投资体制机制,还要注重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建设,促进民间投资发展。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公共产品投资。

同时,要深入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关键

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这表明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只有让城乡居民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指出,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乡村振兴:多措并举,协同推进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具体来说,要:

  • 加快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持续提升县級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 加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行医保总额预算管理。
  • 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 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进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建设,推动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

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对外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这表明对外投资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效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大竞争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叶辅清指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走出去对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

走出去: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

  • 投资合作,共建产能: 一部分企业将自身优势和新兴市场国家生产要素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将加工生产基地向新兴市场国家布局,推动合作方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升自身的国际化运营能力。例如,红豆集团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建立的西港特区已经吸引了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大批企业共赢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 并购整合,强强联合: 另一部分企业通过并购发达经济体的一些高技术企业,将自身的集成创新优势、市场优势和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原始创新优势、核心零部件质量优势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推动了双方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例如,吉利公司收购了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后,借助沃尔沃的技术储备和品牌影响力推出新车、拓宽市场,同时利用吉利的运营模式提升盈利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新征程

碳中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表明实现碳中和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重大贡献。

中国的气候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6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必须用30年的时间完成发达经济体60年完成的任务,中国碳中和之路将是艰巨而迅速的。

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实现碳中和需要多方面努力,其中能源转型是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能源研究室副主任田慧芳指出,能源电力行业承载着最先实现碳中和的期望。未来要合理控制燃煤电厂的总规模,尽快推进燃煤电厂的峰值发电,通过稳步推进传统小火电的淘汰退出和高效火电技术的替代,以及加强电网建设、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措施,使得清洁电力在总发电量中占比可大幅提升。

同时,要优化天然气的供给结构,大力推动CCUS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降低燃煤和天然气的碳排放强度。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统一大市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不仅是促进国内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大树指出,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自我封闭”的国内市场,眼光不能局限于国内,而要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市场规则、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与全球市场互联互通。

开放合作:推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

  • 推动商品和要素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流动,在全国范围形成统一市场体系。
  • 推动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提高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 完善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的体制机制,有利于以国内大市场为“内核”强力吸引海外高端要素资源向我国汇聚,塑造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

常见问题解答

Q1:新质生产力如何与“双循环”战略相结合?

A1: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可以提升国内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增强国内循环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可以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国际循环的稳步发展。

Q2:如何提高政府投资效率?

A2: 要加强政府投资的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方向和标准。同时,要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估,提高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

Q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哪些挑战?

A3: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人才流失、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工作。

Q4:如何利用好两个市场?

A4: 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规则衔接、制度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要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合作共赢。

Q5:碳中和目标如何才能实现?

A5: 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少高碳排放产业,发展低碳产业。

Q6:如何更好地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A6: 要加强反垄断执法,防止市场主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同时,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创新发展。

结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旨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聚焦关键领域,抓住发展机遇,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